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攀西地区抛荒地、玉米连作、西葫芦-玉米轮作、豌豆-玉米轮作下红壤耕层(0~20cm)和亚耕层(2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玉米种植制度对红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耕层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和磷素活化系数均高于亚耕层,以豌豆-玉米轮作土壤最高.4种种植制度下红壤磷素均以有机磷为主,在耕层中占全磷的57.8%~81.1%,在亚耕层中占74.3%~85.5%.除豌豆-玉米轮作外,其余3种种植制度下土壤磷组分均以氢氧化钠提取态磷(NaOH-P)为主;而有效性较高的水溶性磷(H2O-P)和碳酸氢钠提取态磷(NaHCO3-P)含量较低,在耕层中仅占全磷的0.3%~2.1%、在亚耕层中仅占1.7%~10.0%;两层土壤的盐酸提取态磷(HCl-P)含量均以豌豆-玉米轮作最高,与其他3种种植制度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两层土壤的有效磷、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3-Po)、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盐酸提取态无机磷(HCl-Pi)含量与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铁氧化物、铝氧化物和土壤质地呈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攀西地区豌豆-玉米轮作是提高红壤磷素有效性的最优种植制度.
推荐文章
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旱地磷素形态及有效性分析
红壤旱地
不同施肥处理
磷素形态
磷素有效性
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长期施钾对土壤钾素Q/I关系的影响
小麦-玉米
长期施钾
红壤
潮土
蝼土
Q/I关系
双季稻种植制度下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肥力的影响
双季稻种植制度
长期施肥
红壤
水稻土
氮素肥力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锌、铜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红壤性水稻土
施肥
形态
有效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种植制度对红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种植制度 磷有效性 磷组分 红壤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3-889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7/j.1001-9332.2020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艳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52 504 13.0 20.0
2 王昌全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231 4357 33.0 55.0
3 李冰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103 1711 25.0 35.0
4 苟小梅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8 6 2.0 2.0
5 叶想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1 0 0.0 0.0
6 杨釜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1 0 0.0 0.0
7 周琨翔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1 0 0.0 0.0
8 周雪宇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5)
共引文献  (124)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种植制度
磷有效性
磷组分
红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