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发夹型DNA为模板,NaBH4为还原剂合成了银纳米簇(DNA-AgNCs),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基于银纳米簇荧光猝灭的快速、灵敏检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的新方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的银纳米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簇成球形,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进一步研究了DNA-AgNCs的荧光性能,其最大激发波长(Ex)为420 nm、最大发射波长(Em)为525 nm.向银纳米簇溶液加入CTMAB后,DNA-AgNCs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体系在525 nm处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TMAB的浓度在4.0×10-9~6.0×10-8 mol·L-1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10-10 mol·L-1.
推荐文章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
荧光猝灭法
蒽醌
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铜离子的研究
量子点
铜离子
荧光猝灭
曙红Y-藏红T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亚硝酸盐
曙红Y
藏红T
能量转移
荧光猝灭
亚硝酸盐
三聚磷酸钠稳定硫化镉量子点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铁
三聚磷酸钠
CdS量子点
亚铁离子
荧光猝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NA银纳米簇荧光猝灭法测定CTMAB
来源期刊 化学研究与应用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银纳米簇 CTMAB 荧光探针
年,卷(期) 2020,(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6-1719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57.3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胜园 47 292 8.0 15.0
2 林茜 3 4 2.0 2.0
3 肖福兵 3 0 0.0 0.0
4 梁好 2 0 0.0 0.0
5 刘璨 1 0 0.0 0.0
6 朱鑫鑫 1 0 0.0 0.0
7 陈微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银纳米簇
CTMAB
荧光探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研究与应用
月刊
1004-1656
51-1378/O6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内
62-180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9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