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茶黄素对口腔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黄素纯度,液体二倍稀释法配制茶黄素药液,变形链球菌ATCC25175制成菌悬液.设置实验组(100 μL不同浓度茶黄素药液+100 μL菌悬液)、生长对照组(200 μL菌悬液)和无菌对照组(200μL不同浓度茶黄素药液),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选取1/8 MIC、1/4 MIC和1/2 MIC茶黄素药液分别与菌悬液混合测定培养前后pH值,分析茶黄素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茶黄素处理后变形链球菌形态变化.结果 茶黄素纯度为68.02%,对变形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500 μg/mL和1 000 μg/mL.对照组(只有菌悬液)、1/8 MIC组、1/4 MIC组和1/2 MIC组的△pH值分别为2.18±0.11、2.10±0.05、1.74±0.11和1.0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茶黄素浓度升高,变形链球菌的产酸能力逐渐下降,1/4 MIC和1/2 MIC组的△pH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茶黄素处理后的变形链球菌形态由球形变为杆状,生长较为稀疏.结论 茶黄素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和产酸,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推荐文章
自酸蚀粘接剂系统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
酸蚀,牙
牙本质粘接剂
变形链球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抑菌作用
黄芩提取物对猪链球菌溶血素抑制作用的试验
黄芩提取物
猪链球菌
溶血素
绿原酸对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绿原酸
变形链球菌
抑菌效果
变形链球菌耐氟株体外诱导分离方法的研究
链球菌,变异
逐步诱导法
直接诱导法
药物耐受性
氟化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茶黄素对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来源期刊 预防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茶黄素 变形链球菌 龋病 体外试验
年,卷(期) 2020,(1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7-1289,129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6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0.12.02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茶黄素
变形链球菌
龋病
体外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预防医学
月刊
1007-0931
33-1400/R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盛路3399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5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04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