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人既是一种理性存在物,又是一种感性存在物,不仅有物质利益需求,而且有复杂的情感需要.因此,一种意识形态要想真正获得公众认同,不仅需要理性认同,更需要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相反,若不能提供精神和情感上的关怀和慰藉,就会沦为干瘪的信条或低级的说教,无法激起人们对它向往和追求的热情.我们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发端于人民群众之中,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切关怀和深厚情感,并且历来重视践行群众路线和善于开展情感工作,在革命与建设时期便注重通过情感动员来激发革命斗志、处理社会关系、唤起建设热情,“由此意识形态、组织形式、符号体系都具有强烈的情感特征”.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力推动着人们情感需要的日益高涨,信息网络和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极易导致社会情感的分化钝化或共享共鸣.传统论证冗长的理性话语和硬性植入的灌输方式,由于缺乏“人”“隋”滋润,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众心理的疏离感甚至厌恶感.为此,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必须是人的情感交流、情感体验、情感行为参与的传播,从而使大众乐意主动了解、勤于实践总结、喜于学有所获.
推荐文章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方法路径研究
网络意识形态
风险防范
网络治理
主流话语表达
自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及路径
自媒体时代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建设
网络主体间性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现
网络主体间性
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
认同
策略
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境遇 与路径优化
全媒体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
现实困境
路径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的实现路径
来源期刊 学习月刊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观察与评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1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学习月刊
月刊
1003-6016
42-1095/D
大16开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