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秸秆覆盖深松耕能保护土壤并调节土壤结构,但长期连续深松并不能获得持续增产与培肥土壤效果.为实现持续培肥增产的目的,于2007-2016年在黄土旱塬区连作春玉米田进行了深松轮耕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免耕/翻耕/深松(NT/CT/ST)与深松/翻耕(ST/CT)轮耕处理,并以连续深松(ST)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ST相比,NT/CT/ST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DRo.25)和水稳定性团聚体(WR0.25)较ST分别显著增加9.2%和21.9%,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增加;ST/CT处理WR0.25显著增加了11.9%.在0~ 20 cm土层,NT/CT/ST和ST/CT处理土壤容重较ST分别显著降低7.0%和11.5%,土壤孔隙度分别增加8.4%和13.9%;在20~40 cm土层,ST/CT处理土壤容重增加了6.9%,土壤孔隙度降低了5.7%.NT/CT/ST比ST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但降低了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NT/CT/ST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多年平均值较ST/CT和ST分别提高4.8%和10.2%.DR0.25、WR0.25、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深松轮耕模式提高了DRo.25、WRo.25、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有利于玉米籽粒产量提高.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NT/CT/ST处理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并且可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为推荐轮耕模式.
推荐文章
轮耕对渭北旱塬春玉米田土壤理化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渭北旱塬
春玉米
轮耕
理化性状
产量
新修梯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土壤理化性质
作物产量
梯田
不同轮耕方式对渭北旱塬麦玉轮作田土壤物理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渭北旱塬
轮耕
冬小麦-春玉米轮作
土壤容重
土壤团聚体
分形维数
土壤水分
产量
轮耕对渭北旱塬玉米连作系统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土壤
水分
作物
渭北旱塬
保护性耕作
土壤蓄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深松轮耕模式对黄土旱塬春玉米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春玉米 黄土旱塬 深松 轮耕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9-466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7/j.1001-9332.202002.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小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44 757 16.0 27.0
2 李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99 2169 28.0 42.0
3 张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7 68 2.0 7.0
4 王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37 146 7.0 10.0
5 王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13 164 6.0 12.0
6 王淑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9 190 6.0 9.0
7 张元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3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49)
共引文献  (678)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3(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4(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5(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06(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7(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08(7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9)
200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0)
201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1)
2011(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9)
2012(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3)
2013(5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14(4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5(53)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1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11)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春玉米
黄土旱塬
深松
轮耕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