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浙江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 评价雷氏培中泻木法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IBS-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雷氏培中泻木法配合耳穴压豆,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干预治疗4周,对治疗后两组疗效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有效率为67.8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道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腹痛程度、腹痛天数、排便满意度和生活干扰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除对照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精力外,其余各项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氏培中泻木法配合耳穴压豆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推荐文章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型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综述
肠激宁调控胃肠激素、AQP4和cAMP/PKA通路抗肝郁脾虚证IBS-D大鼠腹泻机制研究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肝郁脾虚证
肠激宁
胃肠激素
水通道蛋白
cAMP/PKA信号通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雷氏培中泻木法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腹泻型IBS-D肝郁脾虚证临床效果评价
来源期刊 浙江临床医学 学科
关键词 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 雷氏培中泻木法 耳穴压豆
年,卷(期) 2020,(8) 所属期刊栏目 中西医学专科专病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6-1108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邱根祥 23 216 6.0 14.0
2 陈伟 15 53 4.0 6.0
3 许宝才 12 43 3.0 5.0
4 王臣大 7 19 3.0 4.0
5 张莉 5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8)
共引文献  (28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
雷氏培中泻木法
耳穴压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临床医学
月刊
1008-7664
33-1233/R
大16开
199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88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67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