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发于阳”“发于阴”指人体感受风寒之邪,阳经及其络脉乃至皮部出现以发热恶寒为代表的症状,阴经及其络脉乃至皮部出现以无热恶寒为代表的症状,疾病处于表证期.阳经受邪发热,阴经受邪无热,此为常;阳经受邪亦有不发热者,阴经受邪反有发热者,此为变.《伤寒论》第7条和第131条两处“发于阳”“发于阴”含义相同,均为就表证而言.邪在皮毛经络,为感邪之初,病之始,故为“发”.“阳”指阳经及其络脉乃至皮部;“阴”指阴经及其络脉乃至皮部.从病程上看,处于表证期,即邪气入经以及入经之前;从病位上看,邪在体表、经络,无涉脏腑.相较而言,阳经表证更为明显,邪在络脉常已出现相应症状,从病之“发”到病之“衰”,时间较长,所以说,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
推荐文章
《伤寒论》“阴”“阳”浅议
“阴”
“阳”
《伤寒论》
张仲景
浅谈《伤寒论》三阴三阳
三阴三阳
六经辨证
《伤寒论》
张仲景
《伤寒论》"阳去入阴"辨析
<伤寒论>
少阳病
阳去入阴
张仲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伤寒论》“发于阳”“发于阴”索解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论》 “发于阳” “发于阴” 张仲景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9-33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20.03.008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冠书 5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论》
“发于阳”
“发于阴”
张仲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