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预测模型法是油气田可采储量标定的常用方法,目前此类方法均以模型对历史数据的拟合程度判断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不同模型对同一历史数据均可能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这将对预测模型的选择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根据预测模型自身参数与本构参数间的关系,提出以产油量峰值Qmax,峰值时间tm及峰值对应累油Npm作为模型特征参数组的概念,可通过对比模型特征参数组与油田实际特征参数组的关系,判断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通过M油田的计算实例表明,预测模型的特征参数组能够有效判断不同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推荐使用胡陈模型及胡陈张模型作为二次开发效果评价的方法,预测提高采收率为2.73%.研究结果对油田二次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际应用意义.
推荐文章
浅谈石油二次开发
石油
二次开发
应用
曙光油田稠油老区二次开发技术初探
二次开发
水平井技术
热水驱
蒸汽驱
火烧油层
稠油油藏
曙光油田
辽河油区老油田二次开发探索与实践
老油田
二次开发
技术标准
采收率
规划部署
辽河油区
水平井技术在冷家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水平井技术
二次开发
边底水油藏
薄稠油层
冷家油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预测模型法在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云南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预测模型法 扩展 应用 M油田 二次开发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与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7-178,1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122.2
字数 15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275X.2020.004.07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燕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25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预测模型法
扩展
应用
M油田
二次开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云南化工
月刊
1004-275X
53-1087/TQ
大16开
昆明市滇池路1417号云天化集团科技楼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65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31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