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是指通过某些药物或其代谢物诱导的急性或慢性肝损伤,如今,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急性肝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也导致了药物不良反应[1]. 严重的肝损伤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针对药物性肝损伤寻找一种效果显著且安全的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APAP)常用做解热镇痛药,当以治疗剂量使用时,它是安全有效的,然而,由于过度使用APAP,实验动物和人类均可诱发严重的肝损伤[2].由于其常见和实验简单,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建立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3]. 洋蓟素又称朝蓟素,洋蓟酸,是提取自中药菜蓟的一类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利胆和保肝作用[4]. 其利胆和保肝作用通常与洋蓟素的含量有关[5]. 目前尚未有研究发现关于洋蓟素对药物性肝损伤是否具有治疗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洋蓟素对APAP诱导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
推荐文章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药物性肝损伤中PCNA的表达
PCNA
对乙酰氨基酚
药物性肝损伤
赛甫拉合剂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赛甫拉合剂
水飞蓟宾
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栀子油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栀子油
对乙酰氨基酚
脂质过氧化
急性肝损伤
microRNA与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microRNA
调控作用及机制
药物作用靶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洋蓟素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免疫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17)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中药与免疫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96-209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9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84X.2020.17.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晓文 26 36 3.0 4.0
2 李帆 4 0 0.0 0.0
3 郑思琪 2 0 0.0 0.0
4 马应卓 1 0 0.0 0.0
5 李娟芳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月刊
1000-484X
22-1126/R
大16开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12-8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02
总下载数(次)
1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