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将36只健康、体重相近的努比亚母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羊.每组试验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L)、50:50(M)和60:40(H)的全混合日粮,试验为期70d.结果表明:1)3组共产生1901个OTU(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中共有OTU为1348个,占总OTU数量的70.91%.L组的OTU数量显著高于H组(P<0.05),OTU数量随日粮精粗比升高呈下降趋势.2)Chao指数和Ace指数均随日粮精粗比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L组的Ace指数显著高于H组(P<0.05),而各试验组的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通过聚类树分析,L组和H组的瘤胃菌群结构较近.4)在门水平上,L组的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黏胶球型菌门(Lentisphaerae)、TM7、蓝藻菌门(Cyanophyt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H组(P<0.05),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则相反;L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M组(P<0.05).5)在属水平上,L组的vadinCA11和Sphaerochae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0.05),而新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和甲烷微球菌属(Methanimicrococcus)相对丰度则相反.6)在种水平上,M组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D168、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反刍兽新月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和栖瘤胃普雷沃菌(Prevotella ruminico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组(P<0.01或P<0.05),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相对丰度则相反.综上,日粮不同精粗比日粮能够影响山羊瘤胃细菌菌群结构,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推荐文章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肉用绵羊的生产性能影响
日粮精粗比
肉用绵羊
生产性能
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精粗比
瘤胃发酵
泌乳性能
奶牛
2个品种山羊瘤胃菌群结构比较及其功能预测分析
都安山羊
努比亚山羊
16S rDNA
瘤胃微生物
功能
日粮精粗比与采光对湖羊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
精粗比
湖羊
育肥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草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营养水平 粗饲料 精饲料 全混合日粮 纤维降解菌 蛋白降解菌 瘤胃发酵
年,卷(期) 2020,(12) 所属期刊栏目 动物生产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58-2566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20-03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1)
共引文献  (85)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9(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2(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3(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4(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5(2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营养水平
粗饲料
精饲料
全混合日粮
纤维降解菌
蛋白降解菌
瘤胃发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科学
月刊
1001-0629
62-1069/S
大16开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54-51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19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750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