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兴奋和抑制性作用分别会增强和压制神经电活动,这是神经调控的通常观念,在神经信息处理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放电簇和阈下振荡相交替、放电簇谷值小于阈下振荡谷值的Homoclinic/Homoclinic型簇放电,研究发现时滞和强度合适的兴奋性自突触电流作用在放电簇的谷值附近时,能引起簇内放电个数降低,并进而导致平均放电频率降低,这是不同于通常观念的新现象.进一步,用快慢变量分离获得的分岔和相轨迹,揭示了阈下振荡和放电簇分别对应快子系统的阈下和阈上极限环,兴奋性自突触电流引起阈上极限环向阈下极限环的转迁导致放电提前结束是频率降低原因.并与近期在Fold/Homoclinic簇放电报道的兴奋性自突触诱发的簇内放电个数降低但放电频率增加的现象和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丰富了神经电活动的反常现象并揭示了背后的非线性机制,给出了调控簇放电的新手段,揭示了兴奋性自突触的潜在功能.
推荐文章
兴奋性作用诱发神经簇放电个数不增反降的分岔机制
神经簇放电
分岔
兴奋性自突触
时滞
SKF 38393对伏隔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作用研究
SKF 38393
伏隔核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具有时滞的抑制性自突触诱发的神经放电的加周期分岔?
加周期分岔
神经放电
抑制性自突触
时滞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活动的影响
三七总皂苷
海马CA1区
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突触前机制
膜片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兴奋性自突触引起神经簇放电频率降低或增加的非线性机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分岔 神经簇放电 兴奋性自突触 时滞
年,卷(期) 2020,(9) 所属期刊栏目 总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89
页数 17页 分类号
字数 108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9.201917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博 河南科技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23 46 4.0 6.0
2 古华光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7 17 2.0 4.0
3 华洪涛 河南科技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岔
神经簇放电
兴奋性自突触
时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