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非线性动力学在识别神经放电的复杂现象、机制和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于传统观念,本文提出了兴奋性作用可以降低而不是增加簇内放电个数的新观点.在簇放电模式休止期的适合相位施加强度合适的脉冲或自突触电流,能诱发簇内放电个数降低;电流的施加相位越早,所需的强度阈值越大,簇内放电个数越少.进一步,利用快慢变量分离获得的簇放电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解释.簇放电模式表现出低电位的休止期和高电位的放电的交替,存在于快子系统的鞍结分岔点和同宿轨分岔点之间;放电起始于鞍结分岔、结束于同宿轨分岔;越靠近同宿轨分岔从休止期跨越到放电所需的电流强度越大.因此,电流在休止期上的作用相位越早,就越靠近同宿轨分岔,因而从休止期跨越到放电需要的电流强度阈值越大,放电起始相位到同宿轨分岔之间的区间变小导致放电个数变少.研究结果丰富了非线性现象及机制,对兴奋性作用提出了新看法,给出了调控簇放电模式的新途径.
推荐文章
tzinger复合体的从簇到峰放电的同步转迁及分岔机制
分岔
同步转迁
神经放电
Pre-B?tzinger复合体
相位噪声诱发神经放电的单次或两次相干共振?
相干共振
相位噪声
Hopf分岔
鞍-结分岔
基于分岔理论的突触可塑性对神经群动力学特性调控规律研究
神经群模型
突触可塑性
分岔分析
动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兴奋性作用诱发神经簇放电个数不增反降的分岔机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神经簇放电 分岔 兴奋性自突触 时滞
年,卷(期) 2018,(24) 所属期刊栏目 总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70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63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7.2018167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古华光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7 17 2.0 4.0
2 关利南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2 1 1.0 1.0
3 曹奔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神经簇放电
分岔
兴奋性自突触
时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