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影响着草地载畜量和草食动物的营养状况、生命活动及生产性能.以三江源及其周边地区的天然草地不同生长期(返青期、盛草期、枯黄期)牧草为对象,分析草地产草量及牧草品质的时空格局.结果 显示:从整个区域看,草地生产力、可食牧草产量以及粗蛋白产量(Crude Protein,CP)分布均具有较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三者的高值区大多分布在三江源东部及南部的高寒草甸区,三者的低值区主要在三江源中部和西部的草甸及高寒草原区;大部分地区总生产力和可食牧草产量盛草期显著高于枯黄期,枯黄期显著高于返青期.粗蛋白产量在大部分地区呈现出盛草期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黄期,返青期和枯黄期差异不明显,少数地区返青期显著高于盛草期和枯黄期,盛草期显著高于枯黄期(如:可可西里);CP含量及产量在三江源区空间上的分布,均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东部农牧交错区高于西部无人区;所有区域CP含量的返青期为最高,枯黄期为最低,而其他养分含量在不同区域的季节波动并不一致;盛草期牧草CP含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粗灰分随着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结论:三江源及周边地区牧草生产力、可食牧草产量以及CP产量较高,可食性较好;三江源多数地区高寒草地牧草营养质量相对较好,牧草在返青期营养价值最高(蛋白高,纤维低),到盛草期,牧草产量及营养物质输出量达到最高峰,进入枯黄期的牧草营养质量低劣,此时应进行补饲,以提高家畜生产性能.三江源区可利用草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和东南部,该区牧草品质较高、利用潜力(粗蛋白产量)较大,可适度利用开发.
推荐文章
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寒草甸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空间驱动
草地退化
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全氮含量
全磷含量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区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示范
三江源区
高寒生态系统
草地综合利用
生态畜牧业
生态衍生产业
生态监测评估
三江源区草地植被返青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三江源区
草地植被
返青期
气候因子
基于三江源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变化评估围栏封育对草地恢复的影响
三江源
地上生物量
草地经济类群
围栏封育
草畜平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江源高寒草地牧草营养时空分布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三江源 天然草地 生产力 营养成分 季节动态 空间分布
年,卷(期) 2020,(18) 所属期刊栏目 典型高寒草地演变与利用管理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04-6313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91109236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0)
共引文献  (277)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1(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7(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江源
天然草地
生产力
营养成分
季节动态
空间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