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了"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被称作助词,因其跟动词所表示的时间有关系,并且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也不同,于是分出"了1""了2"两种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动词"了"虚化而来的,所以两者之间有相似性,表达形式也复杂多样,因此,本文就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了1""了2"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一定的论述.
推荐文章
论"了1"和"了2"共现的限制
语法结构
语义表达
现代汉语
兼语句"V1+了"探析
兼语句
非终结动词
焦点
无界
有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析"了1""了2"的意义及用法
来源期刊 中国民族博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了1 了2 用法 语法意义
年,卷(期) 2020,(8)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与文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3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48
字数 264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珍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了1
了2
用法
语法意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10-1220/G0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茶马街6号院4号楼1-1104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44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35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