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采用结构化沟通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急诊科自2019年12月起正式将结构化沟通模式应用于急诊抢救室的交接班中,比较应用前、后急诊抢救室交接班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结构化沟通模式后,护理人员的组织效率、沟通技巧、沟通内容、临床判断、人文关怀、交接班能力等各项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2019年12月-2020年3月,急诊抢救室共接收460例患者,将结构化沟通模式实施后的23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前的23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8.70%(227/230),显著高于对照组74.78%(17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构化沟通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的持续提升,保障了急诊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与好评,值得推广.
推荐文章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急诊抢救室
结构化
沟通模式
交接班
护理质量
项目完整率
护理管理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急诊抢救室
结构化
沟通模式
交接班
护理质量
项目完整率
护理管理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结构化沟通模式
急诊抢救室
交接时间
信息完整性
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I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急诊抢救室
ISBAR沟通模式
应用效果
床旁交接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交接班 结构化沟通模式 应用效果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护理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9-370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186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花香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诊抢救室
交接班
结构化沟通模式
应用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季刊
2095-4220
11-9318/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新嘉园东里一区8号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4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1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