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以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为基础的原型批评理论,并认为好的作品往往是通过原型表现人类的集体无 意识,而返回原初的意象结构—童话,则可以抵达人类更深层次的集体无意识,重新开启原型之门。本文试以荣格的原型理论分 析格林童话《莴苣姑娘》,并探讨隐藏在故事背后的象征意蕴。
推荐文章
论"灰姑娘"童话中神力的象征意义
灰姑娘
神力
象征
道德完善
尊重自然
弥补匮乏感
中国茶的象征性价值与符号消费
中国茶
符号消费
象征性价值
品牌构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符号回到象征:童话《莴苣姑娘》中的荣格原型探析
来源期刊 文学少年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童话 《莴苣姑娘》 原型
年,卷(期) 202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0025-0025
页数 1页 分类号 I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柳静媛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童话
《莴苣姑娘》
原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学少年
旬刊
1003-7640
21-1038/I
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
8-159
出版文献量(篇)
21117
总下载数(次)
11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