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PCNS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1],可发生于脑不同部位,其中以深半球脑室周围白质最常见,另外,胼胝体、小脑、眼眶和脑神经等部位也可能是肿瘤的隐匿部位[2].PCNSL占原发脑肿瘤发病率的3%-4%,占结外淋巴瘤的4%-6%,但在过去30年中,免疫能力强的患者的PCNSL发病率却一直在稳步上升,且其在颅内肿瘤中的发病率上升速度是最快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大多数为高侵袭性弥漫性大细胞,主要来源于B细胞,此外还包括T细胞淋巴瘤、低级别淋巴瘤、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等罕见分型.对于PCNSL的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以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通常还会与其他形式的化疗或RTX联合使用,但目前临床公认的最佳的治疗方法未确定.
推荐文章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8例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神经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治疗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七例临床分析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甲氨蝶呤
地塞米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现况与展望
来源期刊 饮食保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治疗方法 预后
年,卷(期) 2020,(17)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7
页数 1页 分类号 R73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成龙 1 0 0.0 0.0
2 陈少迎 1 0 0.0 0.0
3 陈咏雪 1 0 0.0 0.0
4 陈玫仰 3 0 0.0 0.0
5 崔蒙蒙 3 0 0.0 0.0
6 林浩锐 2 0 0.0 0.0
7 李捷凯 3 0 0.0 0.0
8 吴梓轩 1 0 0.0 0.0
9 谢广俊 1 0 0.0 0.0
10 谭锶欣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24)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治疗方法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饮食保健
周刊
2095-8439
15-1371/R
北京市清华大学100084-70信箱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207
总下载数(次)
7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