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生态安全格局对于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参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以及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等功能指标和敏感性指标划分生态源地;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修正基本生态阻力面,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划分缓冲区、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战略节点,从而构建东北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6.50×105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5.02%,包括18个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和西部草原的部分区域;划分了高、中、低3个水平缓冲区,关键生态廊道中心线总长11073.52km,生态战略节点29个,在东北地区形成以生态源地为中心的网状空间布局。结果可为保障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推荐文章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以重庆开县为例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重庆开县
太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调控——基于空间形态学-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物多样性保护
空间形态学(MSPA)
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
生态安全网络
太湖流域
东北地区农业生态模式述评
东北地区
概况
生态农业模式
东北地区兽类分布格局的统计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兽类
分布格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东北地区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0-301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90924199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东北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