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构建生态安全网络是在快速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以典型跨界的太湖流域为地理研究单元,使用多源空间数据,采用空间形态学方法(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以及地理学统计方法建立"生态源地-活动廊道-保护网络-阻力特征-分区调控"的生态安全模式。研究结果显示:(1)太湖流域20个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的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浙西区和湖西区,包括大型湖体和丘陵森林等;(2)流域内重要性廊道贯穿太湖连接大型湖体和森林,一般性廊道集中分布在浙西-湖西区,将生态源地两两相连;(3)根据节点-廊道-源地网络分布,参考生态阻力和生境质量的空间性特征,构建流域"四区一带"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分区管控措施,为经济发展快速但生境脆弱的太湖流域生态体系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东北地区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以重庆开县为例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重庆开县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长吉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风险
生态重要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长吉联合都市区
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广州市生态网络构建
生态廊道
生态阻力面
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景观格局指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太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调控——基于空间形态学-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空间形态学(MSPA) 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 生态安全网络 太湖流域
年,卷(期) 202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68-1980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210302057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多样性保护
空间形态学(MSPA)
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
生态安全网络
太湖流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