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以单株产量等为代表的重要性状是选育小麦高产良种的主攻目标性状, 分析小麦重要产量性状的数量遗传特性, 为深入研究其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品冬34为母本(P1)和BARRAN为父本(P2)配置杂交组合, 在2年4个环境下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该组合单世代(P1、P2、RIL7:8、RIL8:9)单株产量、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旗叶上节间长和分蘖数进行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除千粒重和分蘖数外, 其余性状间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穗下节间长与旗叶上节间长平均相关系数达0.91 (P≤0.001)。最优遗传模型对于单株产量是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其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3.78、2.89、–6.18和0.15, 多基因遗传率为86.23%; 对于千粒重是2对互补作用主基因+加性效应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多基因加性效应值是22.37, 主基因遗传率为66.96%, 多基因遗传率为28.25%; 对于株高是2对累积作用主基因+加性作用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控制株高的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是5.15, 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值为–9.66, 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9.31, 主基因遗传率为58.57%, 多基因遗传率为39.71%; 对于穗下节间长和旗叶上节间长均是加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 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7.65%和99.14%; 对于分蘖数是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主基因遗传率为78.89%, 多基因遗传率为19.87%。这些性状在多个环境下主要受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控制。在选育优良品系的过程中, 要兼顾适应生态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 进一步为筛选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标记及推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冬小麦PPO活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普通小麦
颜色
多酚氧化酶(PPO)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水稻稻曲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水稻
稻曲病抗性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甘蓝型油菜
角果长
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重要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效应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5-384
页数 1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20.9104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