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探明不同轮耕和有机培肥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氮及其酶活性的影响,对提升农田土壤肥力及促进玉米高产具有重要意义。设秸秆(P)与牛粪(F)两种有机培肥方式和小麦季旋耕-玉米季深松(RS)、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SN)、小麦季翻耕-玉米季免耕(CN)3种轮耕方式,共6个处理,于2015—2016和2016—2017玉米收获期采样测定,研究了不同有机培肥和轮耕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其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耕方式、有机肥及其交互效应对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在0~10cm和10~20cm土层,与轮耕方式CN相比,RS和SN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在轮耕方式RS中,与施用牛粪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10~20cm、20~30cm和30~4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0~20cm土层的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在轮耕方式SN中,与秸秆还田相比,施用牛粪显著提高了0~10cm和10~20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增加了各土层脲酶活性。与秸秆还田+翻耕-免耕(PCN)相比,秸秆还田+旋耕-深松(PRS)和施用牛粪+深松-免耕(FSN)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在0~10cm和10~20cm土层,各处理中以FSN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蔗糖酶、脲酶活性最为明显。轮耕方式、有机肥及其交互效应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轮耕方式RS和SN的产量较CN分别显著提高了1.89%~10.49%、5.44%~11.99%。在轮耕方式RS中,产量表现为秸秆还田较施用牛粪显著提高了2.91%~3.11%;而在轮耕方式SN中,则表现为秸秆还田较施用牛粪显著降低了5.02%~9.07%。两年玉米产量均表现为FSN>PRS>FRS>PSN>FCN>PCN。综上所述,在6种处理中,处理FSN在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方面最为显著,可以作为试验及周边地区适宜的轮耕培肥方式。
推荐文章
有机培肥与轮耕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氮和产量的影响
轮耕
有机肥
土壤碳氮
酶活性
产量
不同耕作方式下长期秸秆还田对旱作春玉米田土壤碳、氮、水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春玉米
土壤轮耕
土壤碳储量
土壤氮储量
土壤水分
轮耕与施肥对渭北旱作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渭北旱塬
轮耕
施肥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高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土壤碳
土壤氮
高油玉米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有机培肥与轮耕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氮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轮耕 有机肥 土壤碳氮 酶活性 产量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1-410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19.8302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轮耕
有机肥
土壤碳氮
酶活性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