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生育中后期土壤供氮不足是导致小麦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2015—2017年连续2个生长季,选择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衍生品种(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derived cultivar,SDC)和非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Non-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derived cultivar,NSC)各3个,设置2个施氮水平,研究其产量及相关生理参数对中后期氮素胁迫的响应。SDC包括川麦42、川麦104和绵麦367,NSC包括绵麦37、川农16和川麦30。2个施氮水平为正常施氮处理(Nn,150kgNhm–2,底肥40%、拔节肥60%)和中后期氮胁迫处理(Ns,60kgNhm–2,全部作底肥)。结果表明,氮胁迫下,两类品种产量均值降幅接近(SDC19.6%,NSC20.4%),但正常供氮下SDC产量高于NSC(高14.4%),其氮胁迫下的产量也较高(高15.9%)。氮胁迫下,SDC的生物产量、单位面积粒数均高于NSC。开花期,两类品种在2个氮素水平下的叶面积指数(LAI)接近,但在灌浆中后期的降幅SDC小于NSC,花后22d,SDC在高、低施氮水平下的LAI较NSC分别高25.1%和16.0%。开花灌浆阶段,2个施氮水平下SDC旗叶和倒二叶SPAD始终高于NSC,氮胁迫下二者的差距增大。两类品种的净光合速率(NPR)和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差异也主要出现在灌浆中后期,氮胁迫下SDC以上2个参数较NSC均有优势。氮胁迫下,花后功能叶片的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糖含量SDC也高于NSC。SDC较NSC有更高的氮素利用效率(NUtE),氮胁迫下,二者NUtE的差距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SDC的生产力高于NSC,这与其较高的库容、较长叶片功能期有关。
推荐文章
氮素形态对小麦中后期的生理效应
氮素形态
小麦
并进生长
生理效应
不同品种油菜生长后期体内氮素转运及再分配差异研究
油菜
收获指数
15N示踪技术
氮素转运
氮素再分配
氮素损失
耐盐和盐敏感型小麦品种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差异
NaCl胁迫
小麦
离子含量
叶绿体荧光参数
活性氧
抗氧化酶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产量对中后期氮素胁迫的响应及品种间差异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 氮胁迫 产量 光合特性 氮素利用效率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0-1269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19.8108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
氮胁迫
产量
光合特性
氮素利用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