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为探明小麦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形成的生理机制,明确限制小穗上位弱势粒充实的主要原因,本试验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TN18)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0(SN20)为材料,调查检测了灌浆过程中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籽粒与籽粒柄连接处横面的组织结构与不同粒位籽粒粒重的关系。花后籽粒灌浆过程中灌浆速率与籽粒内GA和IAA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小穗基部籽粒中较高的GA和IAA含量可使蔗糖向淀粉转化开始早,籽粒分化快,灌浆速率高,是小穗基部籽粒粒重高的生理机制;扫描电镜图显示小麦籽粒灌浆初期小穗基部籽粒柄维管束横面面积明显大于上位籽粒,微观空隙小且排列较整齐,有利于同化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的运输,是小穗基部籽粒粒重增长快、灌浆速率高的解剖学基础。
推荐文章
小麦穗籽粒数、单粒重及单粒蛋白质含量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
小麦
小穗位
粒位
粒重
蛋白质含量
空间分布
小麦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
结实粒数
粒重
品质
小麦
小穗位
粒位效应
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秸秆还田
冬小麦
结实粒数
粒重
小穗位
粒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小穗不同粒位粒重形成的生理特性差异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粒位 粒重 内源激素 可溶性糖 全氮含量
年,卷(期) 2021,(11)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5-1724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19.91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粒位
粒重
内源激素
可溶性糖
全氮含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