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测墒补灌是近年开发的一种小麦节水栽培新技术,水分管理的土层深度是该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济麦22为试验品种,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在山东兖州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测墒补灌土层深度,补灌至目标土层拔节期相对含水量70%和开花期相对含水量75%,以定量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60mm)和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为对照,通过测定花后0~30d灌浆阶段小麦冠层光截获特性、群体光合速率、旗叶荧光特性,以及最终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明确测墒补灌达到增产的光合基础及最佳土层。当补灌土层为0~20cm时,灌水量为50.1~51.2mm,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冠层光截获率和群体光合速率,以及旗叶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各灌水处理中最低;补灌土层为0~40cm时,灌水量为73.1~93.1mm,上述前4项指标比补灌深度20cm时依次提高6.0%~42.4%、8.5%~27.9%、6.7%~14.5%、11.0%~14.6%,同时旗叶ΦPSII和Fv/Fm亦显著提高;补灌深度加大至60cm(灌水量87.5~105.4cm)和80cm(灌水量101.8~115.0cm)时,这些指标无显著增加。与光合特性相关指标一致,籽粒产量也表现为补灌深度大于40cm的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且与定量灌溉对照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补灌深度20cm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对0~40cm土层实施测墒补灌,较定量灌溉减少用水26.9~46.9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2%~16.7%,灌溉效益增加34.0%~68.1%,说明在类似生态条件下,中穗型小麦品种济麦22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的目标土层为0~40cm。
推荐文章
测墒补灌深度对济麦22冠层光截获和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小麦
冠层光截获
荧光特性
测墒补灌
土层深度
测墒补灌调节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小麦
土壤相对含水量
叶绿素荧光特性
灌浆速率
产量
不同土层测墒补灌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冬小麦
测墒补灌
耗水特性
籽粒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测墒补灌深度对济麦22冠层光截获和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小麦 冠层光截获 荧光特性 测墒补灌 土层深度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262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17.0025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冠层光截获
荧光特性
测墒补灌
土层深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