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徽段)以长江断裂带为界,存在江北和江南两条大致对称分布的斑岩带,是省内斑岩型铜金矿床的主要产区.从研究区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构造环境、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作用等方面入手,对两条斑岩带内的斑岩型铜金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矿床位于下扬子被动陆缘(坳陷区)与宿松—肥东陆缘(隆起区)和江南隆起(隆起区)交汇部位,分布于NE向—NNE向区域性断裂构造旁侧,形成于燕山期陆内挤压到伸展的转换构造环境.成矿斑岩体属中酸性—中基性的(高钾)钙碱性系列,以复式斑岩体为主;岩性包括辉石闪长(玢)岩、石英闪长斑(玢)岩、英安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属石英闪长玢(斑)岩-花岗闪长斑岩-辉石闪长岩组合.矿体分布在斑岩体内部及其与碎屑岩或碳酸盐岩接触带部位,主要产于钾-硅质蚀变带和石英-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带内.成岩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有关,成岩成矿物源相同,主要为幔源岩浆,有壳源物质混染.研究认为,江北斑岩带中的沙溪—新屯仓一带和江南斑岩带中的贵池—青阳—南陵一带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推荐文章
安徽庐江-滁州岩浆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特征
庐江-滁州岩浆成矿带
成岩成矿作用
安徽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苏段)硫铁矿床成矿模式
硫铁矿床
成矿特征
成矿模式
找矿模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作用
火山岩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成岩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含稀散金属矿床特征初探
地质学
稀散金属矿床
矽卡岩矿床
赋存状态
矿床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徽段)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特征
来源期刊 矿产与地质 学科
关键词 斑岩型铜金矿床 成矿作用 成矿特征 成矿规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矿产与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7-185
页数 9页 分类号 P618.51|P618.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856/j.cnki.issn.1001-5663.2021.02.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47)
共引文献  (478)
参考文献  (4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7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6(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8(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2(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3(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4(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1)
2005(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6(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7(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9(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1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2(44)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3(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斑岩型铜金矿床
成矿作用
成矿特征
成矿规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矿产与地质
双月刊
1001-5663
45-1174/TD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辅星路2号
48-65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56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