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低氧条件下B淋巴细胞瘤-2/腺病毒E1B 19 000相互作用蛋白3(BNIP3)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迁移和运动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1)取HDMEC,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下同)分成行常规培养的常氧组及采用体积分数2%氧气低氧处理相应时间点的低氧6、12、24 h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BNIP3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的蛋白表达。(2)取HDMEC,分成常氧+空载组、常氧+BNIP3敲减组、低氧+空载组、低氧+BNIP3敲减组,分别转染空载病毒或BNIP3敲减病毒并进行常氧或低氧处理6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NIP3的蛋白表达;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划痕后24 h的划痕面积,并计算划痕愈合率;在活细胞工作站测算3 h内细胞运动的曲线距离,计算运动速度。(3)取HDMEC,同实验(2)分组及处理,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LC3Ⅱ的蛋白表达。以上实验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1)与常氧组比较,低氧6、12、24 h组细胞BNIP3及LC3Ⅱ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 P<0.01)。(2)培养6 h,与低氧+空载组比较,常氧+空载组和低氧+BNIP3敲减组细胞BNIP3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 P<0.05或 P<0.01)。常氧+空载组和常氧+BNIP3敲减组细胞中表示BNIP3蛋白表达的红色荧光较弱,低氧+空载组细胞红色荧光较强,低氧+BNIP3敲减组细胞中红色荧光较低氧+空载组明显减弱。划痕后24 h,低氧+空载组细胞划痕基本愈合,其他3组细胞剩余划痕面积较大。常氧+空载组、常氧+BNIP3敲减组、低氧+空载组、低氧+BNIP3敲减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61±4)%、(58±4)%、(88±4)%、(57±4)%。低氧+空载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高于常氧+空载组( P<0.01)和低氧+BNIP3敲减组( P<0.05)。观察3 h内,低氧+空载组细胞运动范围较常氧+空载组显著增大,低氧+BNIP3敲减组细胞运动范围较低氧+空载组明显缩小;低氧+空载组细胞曲线运动速度较常氧+空载组和低氧+BNIP3敲减组明显增加( P<0.01)。(3)培养6 h,与低氧+空载组比较,常氧+空载组和低氧+BNIP3敲减组细胞LC3Ⅱ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 P<0.05或 P<0.01)。培养6 h,常氧+空载组和常氧+BNIP3敲减组细胞中表示LC3蛋白表达的红色荧光较弱,低氧+空载组细胞红色荧光明显增强,低氧+BNIP3敲减组细胞红色荧光被显著抑制。 结论:低氧条件下BNIP3可促进HDMEC的迁移和运动性,且自噬可能参与BNIP3对HDMEC迁移和运动性的调节。
推荐文章
人肾上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表型和功能特性
肾上腺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毒
虎杖苷对低氧所致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虎杖苷
低氧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cl-2基因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内皮细胞
bcl-2
逆转录病毒载
基因转染
α细辛醚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糖蛋白表达与功能的影响
α细辛醚
P糖蛋白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耐药性癫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氧条件下B淋巴细胞瘤-2/腺病毒E1B19 000相互作用蛋白3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运动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细胞低氧 细胞迁移分析 细胞运动 自噬 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 B淋巴细胞瘤-2/腺病毒E1B 19 000相互作用蛋白3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创面修复·新技术与新理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6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927-0042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1)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7(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8(1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9(10)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细胞低氧
细胞迁移分析
细胞运动
自噬
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
B淋巴细胞瘤-2/腺病毒E1B 19 000相互作用蛋白3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