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长恨歌》英译本自2008年在美国出版后,便得到英语世界评论家、学者和读者一众好评,其文学价值也被普遍认可.本文从译作接受效果角度分析作品的本土性和世界性,着重以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性”为切入点,将语音偏离和语义偏离作为研究对象,考察《长恨歌》文学性的再现情况,并且从布迪厄的资本视角出发,探讨译本获得接纳的社会学因素.研究发现:1)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文学价值不容忽视.因为作品既反映了上海的本土经验,又挖掘和探索了普遍人性,而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为激发英语读者的情感共鸣奠定了基础;2)《长恨歌》英译本获得成功,译者功不可没,毕竟翻译质量至关重要,原作再优秀,翻译不好也是枉然.总的来说,《长恨歌》英译本传神地再现了原作的文学性、本土性和世界性,读起来既亲切又新奇,给人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能够激发英语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外,白睿文和陈毓贤作为译介主体,其深厚的文化资本与“自己人效应”更容易使译文得到英语读者的接受与信赖.
推荐文章
浅析舞剧《长恨歌》的价值所在
舞剧
《长恨歌》
华清池
社会价值
历史价值
经济价值
《长恨歌》札记两则
长恨歌
屏风
合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恨歌》在海外的译介与接受研究
来源期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王安忆 长恨歌 文学译介 文学性 自己人效应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专栏:中国文学外译与海外接受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73
页数 8页 分类号 H315.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王安忆
长恨歌
文学译介
文学性
自己人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2-722X
41-1164/H
大16开
河南省洛阳市036信箱120号学报编辑部
36-212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3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57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