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7月,我们中国农业大学的几十位师生在河北涉县王金庄村工作了12天.我看到村里有些老人不愁吃喝住用,但是生活得很寂寞.
乡村需要什么?我的一个学生郭天禹,在王金庄村给我讲了他采访一位老人的经历.他说:"老师,我们住在亮红家,亮红的婆婆叫李爱勤,60岁,没念过书,不识字.我看过老人的身份证之后对她说:'大娘啊,你的名字好有讲究啊.你知道吗,爱是爱家的爱,是爱国的爱;勤,是勤快的勤,是勤劳的勤.'老人满脸疑惑地看着我.我说:'大娘,勤快,你每天早晨5点下地去摘花椒是勤快,每天6点打豆面、给我们做豆面汤是勤快,8点送孙子上学是勤快.你的名字是爱国爱家,又勤快又勤劳啊!'当老人听我讲到这里的时候,突然间捂住脸,失声地哭了.她说:'我活了60岁,却不知道我的名字还有这么多的意思.'"我的学生把这件事讲给我的时候,非常激动.他说:"老师,你在河南创办乡村社区大学,让那些不识字的老人在六七十岁的时候还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