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侧向汇聚部位,是检验碰撞造山动力学模型的理想场所.尽可能全面收集该区已有地球物理和新生代岩浆岩数据,探讨这些资料对碰撞造山带结构和物质组成的指示.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不同部位的壳幔结构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兰坪—思茅地块、保山地块和腾冲地块等的中地壳(15~30 km深度)普遍发育低速层,表明富水层或者部分熔融物质的存在,为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流动提供了可能.部分熔融产物以大型剪切带内具有高Sr、低Nd同位素特征的淡色花岗岩脉为代表.但是,扬子板块同等深度下却发育高速层,其组成很可能是峨眉山玄武岩,它的存在阻隔了碰撞带物质向东流动.扬子板块和兰坪—思茅地块下地壳底部均出现呈条带状展布的高速体.根据新生代具有高Sr、低Y的岩石显示的下地壳源区特征,结合该区地质演化历史,将上述两套呈条带状展布的高速体分别解释为新元古代铁镁质弧岩浆岩和二叠纪—三叠纪铁镁质弧岩浆岩.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幔各向异性存在明显南、北分区特征,在26°N以北表现为SN向,在26°N以南表现为近EW向.这一差异跟俯冲的印度板片撕裂有密切关系.该撕裂在综合地球物理剖面上显示为突变的印度板片俯冲角度,在地表表现为苦橄岩、煌斑岩、埃达克岩以及淡色花岗岩等的集中出露.这一新模型明显区别于前人的岩石圈拆沉和对流减薄等作用.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东南缘碰撞造山结构与物质组成:来自岩石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的联合约束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岩浆岩 始新世 新生代 印度板片 板片撕裂 碰撞造山 地球物理 青藏高原东南缘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Fundamental Geology and Mineral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9-468
页数 20页 分类号 P5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814/j.jese.2020.12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15)
共引文献  (360)
参考文献  (13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8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2(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3(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4(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5(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7(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1)
19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9(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01(4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2(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3(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2)
2004(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2)
2005(6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2)
2006(8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5)
2007(6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5)
2008(7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70)
2009(7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7)
2010(6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2)
2011(5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12(5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13(86)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76)
2014(59)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15(75)
  • 参考文献(16)
  • 二级参考文献(59)
2016(2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7(5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18(33)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9(21)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20(12)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浆岩
始新世
新生代
印度板片
板片撕裂
碰撞造山
地球物理
青藏高原东南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双月刊
1672-6561
61-1423/P
大16开
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内
52-280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2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90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