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前段时间,我亲身经历了一些事情,感慨良久.进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我好像有了一种预见的功能,看到童年期孩子的各种行为与家庭互动方式,脑海中便自然而然形成预设,成年后的他可能会怎样?命运充满了变数,谁也不知道,当年的风平浪静,会在未来的某一个看起来平常不过的日子,揭起海平面冰山下蓄势已久的惊涛骇浪.
推荐文章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记飞飞的行为转变
行为转变
良好行为习惯
教育效果
孩子
师能
我的眼中没有"差生"
接纳
尊重
关爱
自信
成功感
我眼中的"理想课堂"
新课改
理想课堂
有效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别人眼中的"我"重要吗?
来源期刊 心理与健康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育儿与家庭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1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心理与健康
月刊
1005-7064
11-338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康胡同5号
82-582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