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阶梯式急性疼痛管理对减轻烧伤患儿急性疼痛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效果。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96例烧伤患儿符合入选标准,纳入本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疼痛管理组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为1~6岁;阶梯疼痛管理组96例,其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为1~6岁。常规疼痛管理组患儿入院后采取常规急性疼痛管理方法,阶梯疼痛管理组入患儿入院后在常规急性疼痛管理的基础上,采取阶梯式急性疼痛管理方案(即中度疼痛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重度疼痛予吗啡静脉推注)。采用舒适行为量表评估2组患儿伤后3 d内(每天1、9和17点)的静息疼痛水平,记录阶梯疼痛管理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采用PTSD修订版量表评估2组患儿伤后1个月的PTSD发生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Bonferroni校正、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伤后1 d的1、9、17点,伤后2 d的1、9、17点,伤后3 d的1、9、17点,阶梯疼痛管理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疼痛管理组( t=2.71、3.44、4.05,4.18、4.08、4.19,4.25、3.69、3.71, P<0.05或 P<0.01)。2组患儿疼痛评分均会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阶梯疼痛管理组96例患儿中有84例患儿口服了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12例患儿静脉注射了吗啡,在用药期间均并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阶梯疼痛管理组患儿伤后1个月内PTSD发生率为3.12(3/96),明显低于常规疼痛管理组的14.43%(14/97), P<0.05。 结论:阶梯式急性疼痛管理可减轻烧伤患儿伤后急性疼痛程度,降低PTSD的发生率。
推荐文章
间歇阶梯式增能方式对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肾损伤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体外冲击波碎石
阶梯式增能
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胱抑素C
烧伤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
烧伤
创伤后成长
患儿父母
质性研究
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疼痛管理及护理进展
带状疱疹
急性期神经痛
疼痛管理
护理
创伤性骨折患儿急性应激障碍的叙事疗法研究
叙事疗法
儿童
创伤性骨折
急性应激障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阶梯式急性疼痛管理对烧伤患儿急性期疼痛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疼痛 烧伤 应激障碍,创伤后 儿童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10-0004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1)
共引文献  (138)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7(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8(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4(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5(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6(4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7(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8(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9(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20(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疼痛
烧伤
应激障碍,创伤后
儿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