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紫杉醇和奥沙利铂两种经典化疗药物的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3组:生理盐水组(S组)11只、奥沙利铂组(0组)15只和紫杉醇组(P组)19只,取大鼠模型脊髓背角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并分析代谢组变化.结果 共检测出725个特征峰,其中108个可进行精确定性.两种模型的脊髓背角代谢轮廓均与对照组有差异,其中,紫杉醇和奥沙利铂组分别得到41个和35个差异代谢物(fdr<0.05,VIP>1),有22个共同差异代谢物,而这22个共同差异代谢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2个共同差异代谢物中,6-磷酸葡萄糖等9个代谢物在两个模型中AUC均高于0.85,对其进行多因子降维聚类分析后,在紫杉醇组中,L-谷氨酸、D-5磷酸核糖、景天庚酮糖-7-磷酸、6-磷酸葡萄糖的组合比较有代表性;而在奥沙利铂组中,景天庚酮糖-7-磷酸和6-磷酸葡萄糖占据在核心的位置,L-谷氨酸单独在一个一级分级下.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磷酸戊糖途径以及谷氨酸和谷氨酰胺途径具有显著性(fdr<0.05).结论 6-磷酸葡萄糖和L-谷氨酸对于两类化疗药的所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中可能起着比较核心的作用,而磷酸戊糖途径和谷氨酸和谷氨酰胺途径在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
推荐文章
紫杉醇联用顺铂致严重神经毒性1例
紫杉醇
顺铂
神经毒性
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可塑性变化
神经痛/病理生理学
长时程增强
中枢敏化
可塑性
脊髓/病理生理学
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蛋白质在双侧慢性缩窄性损伤大鼠脊髓后角的表达
双侧慢性缩窄性损伤
机械痛阈
冷痛阈
蛋白质组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LC-MS的紫杉醇以及奥沙利铂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代谢组分析
来源期刊 解剖学研究 学科
关键词 紫杉醇 奥沙利铂 代谢组 6-磷酸葡萄糖 L-谷氨酸 神经病理性疼痛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70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0770.2021.01.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紫杉醇
奥沙利铂
代谢组
6-磷酸葡萄糖
L-谷氨酸
神经病理性疼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剖学研究
双月刊
1671-0770
44-1485/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大学北校区
46-26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10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