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有效推进中国经济和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考虑减碳方案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提出了CO2净排放量达峰及碳达峰、碳中和平台期的概念,阐明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基本思路以及经济、社会、技术低碳转型过程对目标实现路径的影响,研究了政策框架的调整建议,探讨了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宜根据行业特点采取产品的物理量碳强度指标、价值量碳强度指标,以及其他能够衡量碳减排成效的指标来设计碳减排路径;我国碳减排的总体趋势是在2030年前达峰后先是波动下降到稳中有降(至2035年左右),然后是平稳下降(至2040年左右),再后是接近线性下降(至2050年左右),最后是加速下降(至2060年),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提出应从理顺政府职能、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标体系、科学核算排放等方面调整现有的政策框架,建立涵盖约束性和指导性指标的多级指标体系等建议.提出应重点关注能源低碳转型中电力系统的重大安全风险、转型系统成本、有序减煤等重点问题.
推荐文章
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分析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
清洁能源
化工园区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创建路径研究
化工园区
碳达峰
碳中和
试点示范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实施
碳达峰碳中和
“1+N”政策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南平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崛起
生态资源优势
南平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与政策框架研究
来源期刊 电力科技与环保 学科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路径 政策框架 重点问题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碳达峰、碳中和专题|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
页数 8页 分类号 TK16|X701.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944/j.eptep.1674-8069.2021.03.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4)
共引文献  (415)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9(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20(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1(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1(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达峰
碳中和
路径
政策框架
重点问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力科技与环保
双月刊
1674-8069
32-1808/X
大16开
南京市浦口区浦东路10号
28-26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9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83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