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依据质量平衡原理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改变车内散发源数量,结合整车浓度的变化来判断各内饰零部件对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浓度的贡献.以一辆真实的车为例,将车内的重点零部件逐一移出车外,测试了零部件移出前后车内VOC浓度的变化,据此筛选出VOC的主要贡献源.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0种零部件中,座椅总成是最重要的污染来源,对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的浓度贡献均为最大;除了表面的零部件以外,其他材料如胶类物质对污染贡献同样很大,要给予重视.
推荐文章
热解吸-气质联用技术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中的应用
挥发性有机物
热解吸
GC-MS
汽车内饰材料
基于DFSS方法的乘用车内饰灯光效果一致性提升方案
感知品质
汽车内饰灯光
六西格玛设计方法
综合零部件-整车的VOCs多级溯源数学模型与方法
VOC
数学模型
多目标决策法
三角模糊数语义学定义
权重因子
定量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乘用车内饰零部件对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台物浓度的贡献研究
来源期刊 暖通空调 学科
关键词 乘用车 内饰零部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污染 浓度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3,15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乘用车
内饰零部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污染
浓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暖通空调
月刊
1002-8501
11-2832/TU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凯旋大厦A座4层
2-758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08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880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