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丙烯酰胺共聚物微球是三次采油最理想的调驱剂之一,但低渗透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其在地层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晰.近年来,荧光微球由于具有其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等优点,在采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合成了荧光单体8-烯丙氧基-1,3,6-芘三磺酸三钠,然后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将其与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共聚合成了丙烯酰胺共聚物荧光微球.采用红外光谱、激光粒度仪对共聚物荧光微球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测试研究了共聚物荧光微球的荧光性能.结果 表明,共聚物荧光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3.76 nm,粒径分布较窄.共聚物荧光微球的荧光强度随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共聚物荧光微球在不同温度、pH值、金属离子和静置时间下都具有稳定的荧光性能,可作为潜在的油田荧光示踪剂.
推荐文章
木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杉木粉
离子液体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絮凝性能
膨润土/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吸水性能研究
膨润土
丙烯酸
丙烯酰胺
三元共聚物
高吸水性复合材料
丙烯酸盐和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制备
丙烯酸
丙烯酰胺
偶氮二异丁腈
藻朊酸钠
引发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丙烯酰胺共聚物纳米荧光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来源期刊 化学工业与工程 学科
关键词 8-烯丙氧基-1,3,6-芘三磺酸三钠 丙烯酰胺 反相微乳液 荧光微球
年,卷(期) 2021,(5) 所属期刊栏目 化工过程与设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31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53/j.issn.1004.9533.2020101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8-烯丙氧基-1,3,6-芘三磺酸三钠
丙烯酰胺
反相微乳液
荧光微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业与工程
双月刊
1004-9533
12-1102/TQ
16开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18-156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84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