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 Fujita)为研究材料,对施肥前及施肥后第1、第3和第5个月叶片和枝中芳樟醇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构建了施肥前后芳樟的转录组数据库并注释unigenes的功能,对芳樟醇合成途径进行预测,并分析了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特性变化.结果 显示:施肥前后芳樟叶片的芳樟醇相对含量均高于枝,且施肥后叶片和枝中的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显著提高;施肥后第3个月叶片和枝中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最高,分别为89.89%和84.83%.从芳樟转录组中共获得72560个unigenes,总长度96543844bp,N50值为2054 bp,GC含量为43.19%,其中,注释到7个数据库的unigenes共有52613个.在NR数据库中,芳樟与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和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 (Willd.)R.Br.]的同源序列匹配度较高,占比分别为27.09%和14.91%.通过GO数据库,共有39186个unigenes注释到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24亚类中.在KEGG数据库中,共有40698个unigenes注释到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加工、代谢和生物系统5大类19亚类中;根据KEGG数据库的注释结果,推测芳樟醇主要通过MEP(甲基赤藓醇磷酸)途径合成前体物质,并在LIS(芳樟醇合酶)的作用下生成芳樟醇.通过KOG数据库对基因功能进行预测,共有40096个unigenes注释到24个类别中.从芳樟叶片和枝的转录组中共鉴定出23个与芳樟醇合成相关的基因,且各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施肥后第3个月,叶片中有18个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枝中有15个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在叶片和枝中均上调表达的基因包括3个DXS基因、1个DXR基因、2个HDS基因、1个HDR基因、2个IDI基因、1个GPPS基因和3个LIS基因,说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芳樟醇合成的调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复合肥后,芳樟叶片和枝中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显著提高,与芳樟醇合成调控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有一定关系.
推荐文章
芳樟醇减压精馏残液合成四氢芳樟醇工艺
四氢芳樟醇
芳樟醇
二氢芳樟醇
5%Pd/C
Raney Ni
Lindlar催化剂
氧化芳樟醇的相转移催化氧化合成研究
相转移催化剂
氧化芳樟醇
合成
氧化
单体香料芳樟醇的热裂解行为研究
芳樟醇
热裂解行为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
钛酸异丙酯催化脱氢芳樟醇合成柠檬醛
钛酸异丙酯
氯化亚铜
脱氢芳樟醇
柠檬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芳樟叶片和枝的转录组分析及生物炭复合肥对芳樟醇合成调控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芳樟 芳樟醇 转录组测序 调控基因 生物炭复合肥
年,卷(期) 202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4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Q943.2|S792.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7895.2021.04.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2)
共引文献  (198)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8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7(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1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2(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3(4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4(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5(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7(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8(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9(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20(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芳樟
芳樟醇
转录组测序
调控基因
生物炭复合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季刊
1674-7895
32-1339/S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中山门外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内
28-213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74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