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传统器乐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展演时间与空间大多依托地域性的民俗节日,从传播层面来看,既需要在节日庆典话语体系中保持自身的特色,又需要解决民众印象存留时间短以及与现代日常生活交集较少的问题.因此,在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场域"被新媒介不断消解,乃至重新构建的当下,如何增强年轻受众对非遗项目的了解意愿?如何从"遗产"向"资源"创造性转化?如何将非遗文化的基因编码,衍生出极具识别度的品牌IP系统植入当下社会生活,并对受众进行观念和文化现象的重塑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拟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茶基十番"为例,尝试梳理其发展脉络,探寻其独特的视觉资源,基于传统的视觉文化传承和建构,拓展"传播场域",以期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做深做实.
推荐文章
非遗文化译介传播新探索——以池州傩为例
'一带一路'
非遗文化
池州傩
译介传播
共情与认同: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具身传播路径研究—以汉绣为例
身体理论
传统技艺类非遗
具身实践
共情传播
汉绣
新媒体视域下非遗的传播现状与策略研究—以武汉天乐社相声为例
新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汉天乐社
相声文化
传播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传播"场域"转换下的非遗视觉文化再造 ——以佛山"茶基十番"为例
来源期刊 中国艺术 学科
关键词 "茶基十番" 传播场域 非遗活化 视觉文化再造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个案研究|INDIVIDUAL CASE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107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茶基十番"
传播场域
非遗活化
视觉文化再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艺术
双月刊
1003-0433
11-1697/J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甲3号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306室
82-88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