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医用蛆虫分泌排泄物(ES)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杀菌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选择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中心2020年6—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DFU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64±7)岁]。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将每例患者细胞分别纳入生理盐水组、蛆虫ES组(每组30孔),分别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和终质量浓度357 μg/mL(下同)蛆虫ES。培养1、2 h,行瑞氏染色观察并计算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选择10例患者,将每例患者细胞分别纳入铜绿假单胞菌+中性粒细胞组、铜绿假单胞菌+中性粒细胞+蛆虫ES组(每组10孔),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另设置单纯铜绿假单胞菌组、铜绿假单胞菌+蛆虫ES组(每组10孔),分别加入铜绿假单胞菌+RPMI 1640培养液+无菌生理盐水、铜绿假单胞菌+RPMI 1640培养液+蛆虫ES。培养2 h,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活菌菌落。分别选择6、6、3例患者,同前将每例患者细胞分别纳入蛆虫ES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6、6、3孔)并行相应处理。培养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溶菌酶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溶菌酶表达阳性细胞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 t检验、LSD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培养1 h,蛆虫ES组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53.5%(49.7%,58.0%)、3.18(2.96,3.32)]分别与生理盐水组[52.0%(47.5%,55.2%)、3.15(2.96,3.25)]相近( Z=-1.701、-1.092, P>0.05);培养2 h,蛆虫ES组患者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70.0%(66.7%,72.0%)、4.47(4.22,4.96)]分别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58.0%(55.0%,60.0%)、4.11(3.52,4.24), Z=-4.786、-4.279, P<0.01]。培养2 h,铜绿假单胞菌+中性粒细胞组活菌菌落数明显低于单纯铜绿假单胞菌组( P<0.01),铜绿假单胞菌+中性粒细胞+蛆虫ES组活菌菌落数明显低于铜绿假单胞菌+蛆虫ES组和铜绿假单胞菌+中性粒细胞组( P<0.01)。培养6 h,蛆虫ES组细胞IL-1β、IL-6、溶菌酶mRNA表达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上调( t=-3.279、-4.273、-4.763, P<0.05或 P<0.01),蛆虫E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含量分别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t=-9.526、-6.447, P<0.01),蛆虫ES组溶菌酶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 结论:蛆虫ES可通过促进DFU患者中性粒细胞免疫防御相关因子和溶菌酶的产生,从而增强中性粒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吞噬、杀菌作用。
推荐文章
糖尿病足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探讨
糖尿病足
假单胞菌,铜绿
氨基糖苷类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DNA限制修饰酶类
糖尿病足溃疡内科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
足溃疡
高压氧
生物相容性材料
干细胞移植
治疗
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糖尿病足
G+菌
G-菌
真菌
耐药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蛆虫分泌排泄物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性粒细胞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足溃疡 假单胞菌,铜绿 蛆虫分泌排泄物 中性粒细胞
年,卷(期) 2021,(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慢性创面修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3-419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312-0008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糖尿病足
足溃疡
假单胞菌,铜绿
蛆虫分泌排泄物
中性粒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