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秸秆还田是实现东北黑土肥力提升与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明确玉米秸秆覆盖与深翻还田下土壤有机碳(SOC,Soil Organic Carbon)的变化及其在团聚体中的固持特征,对于揭示秸秆还田后黑土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与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黑土区中部6 a定位试验,选择常规种植(CK)、秸秆覆盖还田(SM,Stovers Mulching)和秸秆深翻还田(SI,Stovers Incorporation)3个处理,对0~10、>10~20、>20~30及>30~40 cm土层SOC含量、容重、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中有机碳(OC,Organic Carbon)含量进行了分析与测定,并对各处理年均碳投入量、SOC储量与土壤固碳速率等进行了估算.与CK相比,SM处理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SOC含量,增幅为22.4%,但对10~40 cm土层SOC含量无显著影响;SI处理显著增加了0~40 cm土层SOC含量,增幅为18.1%~41.5%,以>20~30 cm的增幅最突出.与SM处理相比,SI处理0~10 cm土层SOC储量显著低于前者,而>20~30 cm土层SOC储量反之.6 a间,SM处理耕层(0~20 cm)与亚耕层(>20~40 cm)土壤固碳速率分别为1.34和0.77 Mg/(hm2·a),SI处理为0.85和1.74 Mg/(hm2·a).秸秆不同还田方式显著改变了0~40 cm土层团聚体分布及其中OC含量.与CK相比,SM显著增加了耕层大团聚体(>0.25 mm)比例与平均质量直径(MWD,Mean Weight Diameter),SI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团聚体MWD,且对10~40 cm土层团聚结构的改善作用优于SM;SM处理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2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OC含量,SI处理不仅增加了0~10 cm土层>2 mm粒级团聚体OC含量,也显著提高了10~4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OC含量.在黑土区,秸秆覆盖还田对SOC的提升主要集中于表层,秸秆深翻还田促进了0~40 cm土层SOC积累与土壤团聚结构的改善.
推荐文章
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耕作方式
深翻
深松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高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土壤碳
土壤氮
高油玉米产量
秸秆还田方式与灌溉量对土壤碳水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方式
灌溉量
土壤有机碳
土壤含水量
玉米产量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影响
秸秆还田
腐殖质
结合态腐殖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秸秆覆盖与深翻两种还田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有机碳 土壤 团聚体 秸秆还田 黑土 固碳速率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Soil and Water Engineering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3-140
页数 8页 分类号 S34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1.01.01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4)
共引文献  (299)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3(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5(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6(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7(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机碳
土壤
团聚体
秸秆还田
黑土
固碳速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3950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