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建筑知识,尤其是建筑设计知识在现代中国的形塑.将20世纪60年代上半叶视为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文章以从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性的讨论向建筑构图的转变为切入点,通过辨析其时建筑构图原理构筑的三种视角和观念——实体与静态、空间与感知和景构与动观,考察这一时期在回应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建筑命题和建筑基本问题,克服形式焦虑的过程中,中国建筑学者和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方法、理念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并通过与1952年出版于美国的《二十世纪建筑的形式与功能》中序列设计的比较,对中国语境中建筑构图的发展,建筑设计的知识属性与特点,其与历史研究的关系,及对当代的意义等进行再认识和反思.
推荐文章
还原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试论林徽因对中国建筑的贡献
林徽因
建筑学术成果
中国营造学社
建筑地位
论中国建筑陶瓷的“微增长”背景及其影响因素
建筑陶瓷产量
中国经济总量
城镇化
房地产
微增长
影响
中国建筑设计(创作)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建筑设计创作
设计史的沿革
改革开放
前景展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建筑1962:从风格到构图及其他
来源期刊 时代建筑 学科
关键词 形式 建筑构图 建筑的艺术性 序列设计 二十世纪的形式与功能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现代中国建筑思想/观念史研究的新进展:材料、问题与方法|NEW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THOUGHT/IDEA:MATERIALS, QUESTIONS AND METHOD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6
页数 7页 分类号 TU-092|TU-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形式
建筑构图
建筑的艺术性
序列设计
二十世纪的形式与功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时代建筑
双月刊
1005-684X
31-1359/TU
大16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4室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4-466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52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222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