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36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EC组及褪黑素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与母鼠同笼,自由摄食,每日腹腔注射含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360 μl/kg)及1%无水乙醇的生理盐水10 ml/kg。NEC组采用配方奶喂养+缺氧+冷刺激的方法诱导NEC,每日腹腔注射PBS(360 μl/kg)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30 mg/kg);褪黑素组采用同样方法诱导NEC发生,每日腹腔注射褪黑素15 mg/kg及LPS 30 mg/kg。所有大鼠生后第7天处死,取回盲部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电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IL-1β、IL-6 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HE染色显示NEC组大鼠肠壁绒毛损伤程度较重,大部分绒毛中部、根部断裂,部分隐窝无法识别、可见透壁坏死。褪黑素组肠壁绒毛损伤情况较NEC组轻。(2)对照组、NEC组及褪黑素组大鼠肠组织细胞凋亡数目分别为(13.6±1.1)、(95.0±9.2)、(37.2±6.5)个,NEC组高于对照组和褪黑素组( P<0.05),褪黑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电镜下显示NEC组线粒体肿胀,脊结构排列紊乱,并出现部分脆性裂解现象;褪黑素组线粒体损伤情况较NEC组轻。(4)NEC组IL-18、IL-1β、IL-6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2.13±0.22)、(0.89±0.06)、(0.45±0.02) pg/ml;其次为褪黑素组,分别为(0.76±0.05)、(0.32±0.03)、(0.23±0.02) pg/ml;最低为对照组,分别为(0.55±0.08)、(0.27±0.04)、(0.17±0.03) pg/ml,NEC组高于对照组和褪黑素组( P<0.05),褪黑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NEC组NLRP3及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0.92±0.14、1.13±0.12,其次为褪黑素组,分别为0.46±0.09、0.63±0.08,最低为对照组,分别为0.31±0.06、0.59±0.05,NEC组高于对照组和褪黑素组( P<0.05),褪黑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褪黑素可抑制NLRP3及IL-18、IL-1β、IL-6、caspase-1等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新生大鼠NEC病变的严重程度。
推荐文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综合护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综合护理
诊断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
益生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作用的试验
益生菌
小肠结肠炎
细胞因子
肠三叶因子
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经PICC行胃肠外营养的护理研究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胃肠外营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褪黑素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NLRP3及相关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褪黑素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大鼠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8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2096-2932.2021.02.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0)
共引文献  (144)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1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7(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褪黑素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大鼠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双月刊
2096-2932
10-1451/R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7号院3号楼4单元地下室 100034
82-30
2017
eng
出版文献量(篇)
330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57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