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骨科患者创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性和毒力特性.方法 收集从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创面感染患者的感染创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32株,应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荚膜染色和拉丝试验确定肺炎克雷伯菌的荚膜和黏液性毒力表型,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 3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6.25%~81.25%,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81.25%;其次是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分别为75.00%和62.5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6.25%.32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有荚膜,其中12株(37.50%)表现为高黏液性,21株(65.63%)形成生物膜.32株肺炎克雷伯菌携带的毒力基因主要为fimH-1[100.00%(32/32)]、entB[96.88%(31/32)]、markD[93.75%(30/32)],21.88%(7/32)的菌株携带rmpA,18.75%(6/32)的菌株携带iroNB,magA基因的携带率最低[9.38%(3/32)];携带的耐药基因主要为blaCTX-M、blaSHV、blaKPC、gyrA、qnrA,且表现为多药耐药.结论 骨科患者创面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较严重,其耐药性与毒力特性相关,高毒力菌株多表现为多重耐药.
推荐文章
血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与耐药性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
高黏液性
毒力基因
耐药性
我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
毒力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儿童
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骨科患者创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毒力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新乡医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毒力表型 毒力因子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Clinical Study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4-539
页数 6页 分类号 R446.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83/xxyxyxb.2021.06.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4)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7(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9(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毒力表型
毒力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乡医学院学报
月刊
1004-7239
41-1186/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
36-14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2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91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