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获取左心室心肌综合指数(myocardial composite index,MCI),探讨该参数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蒽环类化学药物治疗所致早期心肌毒性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58例欲行6周期蒽环类化学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分别获取其化学药物治疗前及化学药物治疗3周期(中期)、化学药物治疗6周期(后期)后24 ~48 h内的常规及三维超声心动图.通过图像处理及软件分析,得到左心室相关应变及扭转参数,计算左心室心肌综合指数(MCI),比较不同化学药物治疗阶段相关参数的统计学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左心室相关三维参数诊断心脏早期毒性的可行性;同步监测不同化学药物治疗阶段患者的血清Hs-cTnT浓度,将其与MC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参照化学药物治疗前,MCI在化学药物治疗3周期时即出现明显减低(P<0.05),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为0.925,取截断值为-235.75(%×°),判断蒽环类药物引发心脏毒性的灵敏度为91.4%,特异性为86.2%,均高于其它参数;化学药物治疗完成时,血清Hs-cTnT测值尽管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其数值逐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化学药物治疗阶段MCI与血清Hs-cTnT浓度呈负相关(化学药物治疗中期,r=-0.595,P<0.05;化学药物治疗后期,r=-0.631,P<0.05).结论 在化学药物治疗进程中,应用3D-STI得到的新参数MCI评估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用于临床早期检出蒽环类药物所致乳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毒性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