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后凸畸形对颈部肌肉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自2019年9月30日至2020年9月30日诊断为颈椎后凸畸形患者30例作为后凸组,纳入正常颈椎曲度的志愿者34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生活质量评分、颈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测量以及表面肌电图肌电参数评估。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下颈椎曲度(C 2~C 7 lordosis,CL)、C 2~C 7矢状面垂直轴(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 2~C 7 SVA)、T 1倾斜角(T 1-slope,T 1S)、脊颅角(spinal canal angle,SCA)和颈部活动度(rangeof motion,ROM)。表面肌电图肌电参数为矢状位屈伸运动时颈部肌肉共同收缩比(co-contraction ratio,CCR)。以Spearman法分析生活质量评分、颈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表面肌电图肌电参数间的相关性。 结果:对照组VAS评分为(1.4±0.9)分,低于后凸组的(2.3±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3.71, P=0.30)。对照组NDI为4.3%±2.5%,明显低于后凸组的5.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0, P=0.04)。对照组下颈椎曲度为-18.76°±2.43°,明显低于后凸组的13.80°±7.59°( t=3.43, P<0.01);对照组脊颅角为85.94°±4.52°,明显高于后凸组的84.07°±10.44°( t=0.95, P<0.01);对照组T 1倾斜角为24.00°±2.85°,明显高于后凸组的15.47°±11.33°( t=4.25, P<0.01);对照组C 2~C 7 SVA为(30.35±6.59)mm,明显高于后凸组的(19.08±14.47)mm( t=4.09, P<0.01);对照组ROM为50.23°±3.07°,明显高于后凸组的45.63°±11.73°( t=2.21, P<0.01)。对照组中立位至屈曲位CCR(CCR NF)为0.46±0.20,明显低于后凸组的0.84±0.13( t=12.61, P=0.005);对照组后伸位至中立位CCR(CCR EN)为0.55±0.21,明显低于后凸组的0.79±0.16( t=7.10, P=0.042)。CCR NF与VAS( r=0.504)、NDI( r=0.322)、下颈椎曲度( r=-0.240)、T 1倾斜角( r=-0.591)、C 2~C 7 SVA( r=-0.474)、ROM( r=-0.303)存在明显相关性( P<0.05),CCR EN与VAS( r=0.339)、NDI( r=0.243)、下颈椎曲度( r=-0.347)、T 1倾斜角( r=-0.341)、C 2~C 7 SVA( r=-0.346)、ROM( r= -0.065)存在明显相关性( P<0.05)。 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作为客观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在颈部屈曲动作时颈伸肌过度激活,肌肉协同性较颈椎曲度正常者差。
推荐文章
热敏灸联合颈部保健操对颈椎病病人颈椎 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颈椎病
热敏灸
颈部保健操
颈椎功能
生活质量
表面肌电图应用于振动介入抗阻力训练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振动介入抗阻力训练
表面肌电图
效果
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病损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电生理学
肌电描记术
神经肌肉疾病
影响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的脊柱胸廓畸形指标
特发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
肺功能
脊柱胸廓畸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表面肌电图评估颈椎后凸畸形对颈部肌肉功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颈椎 脊柱后凸 肌电描记术
年,卷(期) 2021,(13) 所属期刊栏目 脊柱外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6-863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10204-0012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9)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椎
脊柱后凸
肌电描记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