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二倍稀释法和牛津杯法测定太白韭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分析太白韭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金属离子含量、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含量、电导率、细胞壁完整性、菌体超微结构等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太白韭乙醇提取物的化学组成,探讨其抑菌机理.太白韭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5 mg/mL.用太白韭乙醇提取物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K+、Ca2+、Na+、Mg2+离子含量显著增加,胞外蛋白质、核酸、多糖含量显著升高,菌体培养液电导率也显著增大.太白韭乙醇提取物能够严重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形态,使部分菌体之间出现粘连、聚合现象.在太白韭乙醇提取物中共检出大蒜素和蒜氨酸2种含硫类化合物,尿苷、β-胸苷、腺苷和2'-脱氧腺苷4种含氮类化合物,以及芦丁、山柰酚、槲皮素和异鼠李素4种黄酮类化合物.太白韭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可能与其中所含芦丁、槲皮素、大蒜素、山柰酚等化合物有关.
推荐文章
6味中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细菌生物膜
中草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OD值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食品工业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策略
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性分子
小分子蛋白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中性粒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性粒细胞
粘附
微管吸吮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太白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太白韭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活性 化学成分 抑菌机理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与检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8-326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429/j.1009-7848.2021.01.03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太白韭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活性
化学成分
抑菌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