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杨树重要胁迫响应新基因,为揭示杨树抗逆分子机制、培育优良抗逆杨树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水稻MODD氨基酸序列,通过BLAST在美洲黑杨基因组中筛选得到3条基因(Podel.08G114100、Podel.10G158900和Podel.17G098500),并以其序列为参考,以'渤丰3号'杨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3条基因(PdMODD1、PdMODD2和PdMODD3).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PdMODD蛋白的结构特征及与其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通过基因枪轰击法分析PdMODD基因亚细胞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分析PdMODD 基因组织特异性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的表达模式.[结果]PdMODD1~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分别为1 065、1 065和1 074 bp,编码354、354和357个氨基酸,均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PdMODD基因均为NINJA家族成员,含有3个保守结构域,其中一个为转录抑制基序EAR.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PdMODD1蛋白与毛果杨PtAFP2亲缘性较高并与拟南芥AtAFP1和木薯MeAFP2位于同一个分支;PdMODD2蛋白与麻疯树JcAFP2亲缘关系最近,并与拟南芥At AFP2聚成一个分支;PdMODD3与毛果杨PtAFP3-1亲缘关系最近,与栓皮槠QsAFP3、拟南芥AtAFP4属于同一分支.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PdMODD 基因均定位于细胞核.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PdMODD1~3在根、茎、叶中均能表达,且在叶中表达量最高,根中表达量最低.胁迫响应表达模式结果显示,NaCl和聚乙二醇(PEG)胁迫处理下,PdMODD1~3在根、茎、叶组织中主要为显著上调表达.[结论]PdMODD1~3均为NINJA家族成员,含有保守的转录抑制基序EAR,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叶中高表达,且能被NaCl和PEG胁迫显著诱导表达,推测PdMODD1、PdMODD2和PdMODD3可能会在'渤丰3号'杨对盐和干旱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推荐文章
欧美杂交杨 Pnd-LRR3基因克隆及其抗锈菌侵染表达
LRR3基因
落叶松-杨栅锈菌
欧美杂交杨
E4株系
Q-PCR
欧美杨水分利用效率相关基因PdEPF1的克隆及表达
水分利用效率
欧美杨
PdEPF1基因
逆境
基于转录组的欧美杨 Pnd-WRKY3基因克隆及其抗锈菌表达1)
WRKY
转录因子
欧美杂交杨
落叶松-杨栅锈菌
欧美杨PdSIKI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欧美杨
PdSIKI基因
克隆
表达
干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欧美杨PdMODD基因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来源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渤丰3号’杨 PdMODD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分析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50
页数 8页 分类号 S78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00701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9)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渤丰3号’杨
PdMODD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006
32-1161/S
大16开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28-16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7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