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8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等分为凡士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小鼠背部剃毛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背部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62.5 mg每天1次,连续6d,凡士林组小鼠涂抹等量的凡士林软膏;治疗组小鼠在第1、4天予尾静脉注射1.5×106个MSC.根据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每日评估小鼠背部皮损严重程度.末次涂药24 h后(第7天)取血并处死小鼠,取背部皮肤行HE染色,切取脾脏并获取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Th1、Th17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Tukey检验,PASI评分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第7天,模型组小鼠背部出现明显的鳞屑性红斑,皮肤厚度为(78.73±23.11) μm,凡士林组为(13.28±4.57) μm,两组比较,q=19.25,P<0.001,模型组炎性细胞浸润数亦显著增加(q=7.21,P<0.001).治疗组小鼠PASI评分、表皮厚度、炎性细胞浸润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 0.001).治疗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亚群比例、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脾脏重量、脾指数、脾脏细胞计数、Th1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IL-17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人脐带MSC可减轻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皮肤炎症,机制可能与抑制Th17细胞及TNF-α的生成有关.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来源期刊 中华皮肤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银屑病 模型,动物 间质干细胞 Th17细胞 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 咪喹莫特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Original Articl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492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5541/cjd.202012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9(10)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银屑病
模型,动物
间质干细胞
Th17细胞
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
咪喹莫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皮肤科杂志
月刊
0412-4030
32-1138/R
大16开
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12号
28-30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61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522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