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拉脊山构造带位于南祁连构造带北缘,发育大量早古生代岩浆岩.其南缘马场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花岗闪长岩中发育大量的镁铁质微粒包体.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镁铁质包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7±7Ma、468±6Ma、466±6Ma.黑云母花岗岩具有低K2O/Na2O (0.28~0.37)、高Sr/Y(125~168)比值特征,为埃达克质岩;同时,黑云母花岗岩还具有相对低的MgO、Cr、Ni含量和Mg#值,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Ba、K、Pb、Sr)以及Zr、Hf,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Eu正异常(Eu/Eu*=1.30~1.58),亏损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87Sr/86Sr)t=0.7044~0.7046,εNd(t)=+2.05~十2.21,εHf(t)=+8.2~+10.2),指示黑云母花岗岩是新生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镁铁质微粒包体与寄主花岗闪长岩之间呈过渡-截然接触界线,发育反向脉,角闪石嵌晶结构、斜长石不平衡生长结构、镁铁质凝块以及刀刃状黑云母、针状磷灰石等显微结构反映典型的岩浆混合特征.镁铁质微粒包体与寄主花岗闪长岩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K、Pb、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具有与黑云母花岗岩一致的Sr-Nd同位素组成,但镁铁质微粒包体具有更高的MgO含量(6.15%~9.12%)、Mg#值(57~60)和Cr(271×10-6~424×10-6)、Ni(54.7×10-6~86.6×10-6)含量,暗示镁铁质微粒包体与花岗闪长岩是由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熔体与新生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熔体经岩浆混合而成.结合区域背景分析,本文认为马场岩体的形成与南祁连洋俯冲过程中幔源岩浆底侵加热新生地壳以及岩浆混合作用相关.
推荐文章
中祁连拉脊山早古生代沉积岩源区和时代限定
物源
碎屑锆石
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
拉脊山
中祁连
阿尔金—祁连—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及结晶岩年代学研究进展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昆仑山
造山带
早古生代
蛇绿岩
年代学
阿尔金南缘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及碰撞造山过程
阿尔金南缘
早古生代
岩浆岩
岩浆—构造演化过程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缝合带及构造分区概述
中央造山带
早古生代缝合带
前寒武纪地块
构造分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祁连拉脊山构造带早古生代岩浆混合作用:以马场岩体为例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镁铁质微粒包体 早古生代 岩浆混合 马场岩体 拉脊山构造带
年,卷(期) 2021,(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64-2384
页数 21页 分类号 P588.12|P59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8654/1000-0569/2021.08.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9)
共引文献  (240)
参考文献  (4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6(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8(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9(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4(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5(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6(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8(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0(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镁铁质微粒包体
早古生代
岩浆混合
马场岩体
拉脊山构造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