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特征。方法:诱导C57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依据双膦酸盐种类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α-MEM培养基常规孵育,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唑来膦酸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10 -8、1×10 -7、1×10 -6、1×10 -5、1×10 -4mol/L唑来膦酸;伊班膦酸组加入相同梯度浓度伊班膦酸。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比较细胞形成及黏附性;应用Transwell系统检测细胞迁移性;采用骨基质培养检验细胞骨吸收性,并定量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染色阳性多核细胞数[(118.5±12.7)个]比较,1×10 -6mol/L唑来膦酸破骨细胞形成数量明显减少至(26.6±5.2)个,为其阈浓度;抑制效果优于同浓度伊班膦酸[(99.2±10.9)个, F=5.531, P<0.05]。而伊班膦酸到达1×10 -5mol/L阈浓度才发挥有效抑制作用[(27.3±6.1)个]。与对照组附壁生长及跨膜细胞数[(131.7±15.3)、(111.6±13.5)个]比较,1×10 -6mol/L唑来膦酸[(72.8±12.8)、(35.8±6.8)个]比同浓度伊班膦酸[(128.6±13.6)、(98.6±9.6)个]更显著抑制破骨细胞黏附与迁移性( F=2.638、3.976, P<0.05)。与对照组骨吸收陷窝数[(28.1±7.2)个]比较,1×10 -6mol/L唑来膦酸[(5.8±2.6)个]比同浓度伊班膦酸[(26.9±6.6)个]抑制细胞骨吸收性更显著( F=3.215, P<0.05)。 结论:1×10 -6mol/L唑来膦酸即发挥有效抑制破骨细胞作用,而伊班膦酸阈浓度为1×10 -5mol/L。
推荐文章
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影响差异的研究
唑来膦酸
伊班膦酸钠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
骨代谢指标
顺铂与唑来膦酸序贯应用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顺铂
唑来膦酸
肺癌
生长抑制率
细胞周期
唑来膦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双膦酸药物
唑来膦酸
工艺研究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病人的护理
骨质疏松
唑来膦酸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对破骨细胞抑制作用比较
来源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破骨细胞 分化 唑来膦酸 伊班膦酸
年,卷(期) 2021,(7) 所属期刊栏目 骨外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0-1213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421213-20201130-0087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破骨细胞
分化
唑来膦酸
伊班膦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月刊
1001-9030
42-1213/R
大16开
武汉市东湖路165号
38-8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68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9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