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淮海地区土地复种指数高,不具备休闲条件,致使土壤养分消耗严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为改善土壤状况,本研究基于两年的玉米豆科覆盖作物(紫花苜蓿、大豆、花生)间作试验,探讨玉米豆科覆盖作物间作对土壤养分、酶活性以及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同时分析黄淮海平原潮土区玉米豆科覆盖作物间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间作条件下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明显变化,玉米紫花苜蓿间作处理和玉米花生间作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上升趋势.所有间作处理土壤脲酶活性都高于单作玉米处理,间作花生处理和间作大豆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单作玉米处理分别增加了30.53% 和18.70%;间作紫花苜蓿处理土壤碱性蛋白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对比单作玉米处理有显著提高.间作紫花苜蓿处理和间作大豆处理对土壤优势菌门子囊菌门和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有积极作用,其中间作紫花苜蓿处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11.88%,间作大豆处理被孢霉门相对丰度增幅达45.39%,优势菌门丰度的提升有助于补充土壤氮源和碳源.玉米豆科覆盖作物间作可以补充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可能成为提高黄淮海平原潮土地区土壤质量、维持土壤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推荐文章
3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分布的影响
豆科作物
玉米
单作
间作
硝态氮累积
土壤剖面
玉米/大豆、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氮素 吸收及结瘤固氮的影响
种植模式
玉米/大豆间作
玉米/花生间作
氮素吸收
结瘤固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豆科覆盖作物间作对潮土酶活性和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来源期刊 土壤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间作 豆科覆盖作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 真菌群落结构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6-1243
页数 8页 分类号 S158.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58/j.cnki.tr.2021.06.01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间作
豆科覆盖作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
真菌群落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壤
双月刊
0253-9829
32-1118/P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南京土壤所内
28-21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828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